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吉林 > 辽源 > 辽源旅游指南 > 辽源农民画 旅游攻略推荐
辽源旅游Liaoyuan
 | 

欢迎您访问辽源!

想去0

去过0

辽源农民画

http://liaoyuan.cncn.com  2009-01-21  辽源旅游网

据史料记载,满族认为东北地区是清王朝“兴邦建业”的“发祥地”。因此在入关定都北京之后,为了保护“龙胧”,从1677年在东北地区下令进行封禁,前后封禁的时间长达201年之久。而吉林省辽源市的东丰县,则是满清时期,皇室狩猎的鹿苑和围场。 
    60多年前,日伪统治的时候,在小学的《国语》课本中有一篇题为《下关东》的课文。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东北地区开禁后,山东、河北等地的贫苦农民们为了生存,全家老小靠一辆手推的独轮车,冒着凛冽的风雪,千里迢迢的“闯关东”,不辞辛苦的去边远的关外地区垦荒。这些人也是东丰县陆续迁来的移民,他们与当地的满、蒙、朝鲜民族和谐共处,共同将荒原开垦成为了肥沃的农田。 
    20世纪70年代初,在有“鹿苑之乡”之称的东丰县,在这个昔日皇家逐鹿狩猎的地方,竟令人惊奇地绽放出了一朵罕见而美丽的民间绘画的奇葩,而且越开越繁茂,越开越绚丽,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。 
    东丰县的民间绘画,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发展的。回顾东丰县农民绘画创业的初始时期,在当地最贫穷的,有着“山光地落,日子特紧”的称号的秀水公社(现更名为“红石乡”),在那里稀稀落落的草屋里,隐伏着几位民间绘画艺术的追求者。这些艺术的追逐者,在劳动之余经常会聚在一起,用丰富的绘画来打发枯燥的日子。而这恰恰就是东丰县民间绘画最初的艺术幼芽。东丰县的艺术开拓者,使秀水公社的艺术幼芽破土而出,并以他们为种子,根植在全县。可以想见,当年的开拓者们,踏着过膝的百里雪原,忍饥受累,甚至付出血的代价,为寻访农村的绘画人才,付出了巨大的艰辛。在艰苦的岁月里,开拓者们以真挚的爱心来团结、扶持这几位绘画的年轻人。可以说,民间绘画的花朵,是用爱心和热泪培植成长起来的。后来,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,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。近年来,辽源的农民画又得到了文化部授予的“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”称号。 
    很多画乡的绘画之所以盛开不败,除了画者坚韧不拔的毅力、刻苦的实践,以及他们善于学习、勇于探索的精神外,还要有自己画风的创立。因为各个画乡所处地域自然条件的不同,文化基础的不同,民风民情和审美习惯的不同,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。1983年,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“全国农民画展览”的评选活动。在这次活动中,辽源东丰县的农民绘画,以其浓郁的“东北风”气息,令人耳目一新。在评选中,辽源的《幸福的晚年》及《关东烟》等参赛作品纷纷获奖。从此,东丰的农民画开始在中国艺术界饱受赞誉。 
    其实东丰正式置县的历史很短,仅只百余年。但是这里并非没有历史文化艺术的基础。根据考古学的发现证明,早在4000多年前,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。近年来,在东丰地区又不断发掘出土了古代的众多青铜器。不仅如此,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,这里还有满族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;有朝鲜族的稻作文化;有关内移民带来的悠久的民间艺术。而这些都是东丰这块沃土上宝贵的文化基础。东丰民间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,及早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基,进行了吸收融合再创造,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气质,和鲜明的时代风貌。 
    以民族传统为根基,以关东民俗为养份,以自身生活为源泉,形成了东丰民间绘画创作之路。认识上的明确,必然升华到绘画创作之中,如李俊敏的《厚棉袄,大盘酱,爬犁脚,对面炕》,就采用当地民间的俚语,将不同环境和不同时空里的四种民俗事物,巧妙的融于一整幅画面之上。画面中的人物衣着和牛的皮毛,也打破了自然的形态,都装饰上了民间艺术的纹饰,但是却并不会让人感到荒诞,反而觉得“关东味”十足。而赵广贤的《冰上捕鱼》,则富有东北地区生产生活所特有的情趣。王中礼的《正月里》,画面如炫目争辉的繁花,展现了雪景中生机勃勃的节日世界。隋凤琴的《人参姑娘》,取材当地的民间神话传说,画中的人参姑娘,善良而动人。而在李俊敏的《宁舍一顿饭,不舍二人转》中,似乎整个画面里的人物都在欢腾的气氛中,台上舞者的舞扇、舞帕,和台下观者如醉如狂的感觉,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这幅画与郭荣梅的《四个大嫂赶集》,具有同样的情趣,都显示了东北人民豪迈、奔放、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和浑然纯朴的民风。“用心灵创作是农民画创作的真谛……是在感情的王国里自由驰骋,用自己纯朴热情的感情去追求表现生活的美。”这是作者李俊敏的话,大概也是东丰很多作者艺术思维的概括。而这其中也包涵着对祖国、对人民、对乡土、对生活、对自然的无限热爱。也正是由此,也才出现了很多发自心灵的变体画。 
    画乡出现几位突出的作者,会带动整个画乡的艺术水平,大家都会向他们学习,但也会引来相反的效果,如大家都来仿效一种画风,便会失去各自作者的艺术个性,造成众人一画的雷同,好在东丰画乡有多种画风并存,除艺术上采取夸张、变形、概括和追求稚拙、纯朴的画风外,还有写实的画风,都得到应有的发展。张玉艳的《幸福的晚年》、和金花的《摇篮曲》,画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,感人的情节,亲切的意境,很能打动人们的心扉。于万福的《祝寿》,则描绘了朝鲜族人民在祝寿时情不自禁起舞的热闹场面。画中那翩翩的舞姿,欢快优美的旋律感,也着实令人陶醉。 
    可谓“不是一番寒澈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这是作者多年来苦学苦练的硕果。 
    东丰民间绘画,迎来了30周年华诞,昔时的“寒澈骨”已沐今日的和煦春风,令人欣喜。“关东风”的民间绘画,已饮誉海内外,由几个人的绘画小组,发展成千余人的美术创作队伍,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培养,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是值得庆贺的。 
    随着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,文化事业将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,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,以及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化,画乡东丰又将面临很多难关,需要去闯过,在前进的道路上,还要不停地探索,去发现新的美的领域,更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发展的趋势,进一步丰富人发的精神食粮。相信东丰乡的广大作者们,定会以当年艰苦创业的毅力和相互间真挚无私“心换心”的高尚精神,再创东丰画乡新的辉煌。